灵山人都知道灵山县城有一座桥叫环秀桥,位于美丽的六峰山下,横跨在呜珂江两岸,最早沟通灵山县城南北两岸的桥梁。
清朝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知县李正恺倡建,乾隆元年 (1736年)完工。
乾隆三年重建,改为石墩铺以木板作桥面的半永久桥,乾隆三十三年(1768年)邑人杨国华重修,改墩为拱,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六月被大水冲崩。
道光四年(1824年)杨国华之孙杨邦济修复,并改为七孔石桥。
民国31年(1942年)7月洪水再次冲崩两孔,民国32年(1943年)用木板铺面暂通人行。
1950年在原桥址下100米处,新建一座97米长的临时木桥通车,1959年8月修复被洪水冲崩的两孔石墩及桥面,桥北原有一座“乐善好施”坊,1976年初被毁,同年把桥扩宽3米,桥面使用混凝土铺筑,1982年11月27日,灵山县人民政府公布环秀桥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资料来源网络